既见粱公即应人鶼鶼矣,乃复用铁丐一隔,使梁公覿面千里,含意未伸,愈波折愈巧妙也。
前一波折既以硬性开场、合面落场,此一波折亦复如是,復矣。妙在自首至尾,寸寸节节无一雷同情事,此特犯之秘诀。
铁丐一段,既隔断鶼鶼,复埋伏海鸟诸事,此为前后钩锁、双管齐下之文。又李附耳叮嘱固是预伏,无人做事亦是预伏,钩锁中复加钩锁,奇文妙文。
自打擂至此皆写英雄草泽,有金铁齐鸣之势。梁公拭泪一段,忽变为多情儿女茹苦含冤,此杂色诀也。而招魂设位仿佛又李之鸟啼花落触处悲伤,杜门奉母复与又李杜门养母之言如出—口,是又如杂色诀中嵌人钩锁之法。
梁公深知又李之臂力肝胆,当介存劝回 时,必翘首天半,恨不即见;又李一求援手,乃覿面而若无覩者。至又李谆谆询问,犹嗫嚅不吐,岂非羲皇上人!读至架公喜出意外一段,方知才子作文必不留—一瘢痕,为强作解事小儿所指索如此。
知其人之肝胆臂力而辄求援手,知其人之肝胆臂力而不敢以此等事求其援手,人品之孰高孰下,交情之孰深孰浅,不待智者而后知之矣。古人作文有力争上流之法,读此益信。
日京不索信物,又李曾目笑之,何至蹈其故辙?无奈粱公数语,斩钉截铁,较信物更觉顶针,若再向讨索,反嫌蛇足矣。而因此柄凿几至僨事,匠心经营几于鬼斧神工,奇文妙文。
或问失带信物亦不过多作波折耳,何谓鬼斧神工?不知若带信物则当晚即下船而去,必奔东阿旋作归计矣。何至拉动大船直跑向近京地方,定奔近不奔远之计耶?是梁公数说即催送又李应诏之符檄,岂非鬼斧神工?
又李心中猛触,读者思之究是何故,思而不得,必以为意外事也。及读至下回 则事又在意中,何则?先子卖解种根、复打擂生枝发蕊,此时自应结果也。文至此乃为神妙。
![[清] 夏敬渠](/files/images/nohead.gif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