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秋莎·玛丝洛娃原是个水晶一般纯洁的姑娘,她天真活泼,聪明伶俐,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。她对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种少女朦胧的初恋,但这种感情不久就被少爷糟蹋了。她怀孕后被驱逐出贵族之家,历尽人间沧桑,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往下滑,最后滑进火坑,过了七年非人的生活。但苦难还没有到头,她又被诬告谋财害命,进了监狱,押上审判台。尽管历尽了苦难,饱尝了辛酸,卡秋莎·玛丝洛娃并没有丧失可贵的人性。她始终是那样善良,那样厚道。聂赫留朵夫抛弃了卡秋莎·玛丝洛娃后,精神上一直处于昏睡状态,过着穷奢极侈、荒淫无耻的生活,精神空虚,无所作为。不过,在他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一颗追求正义的种子,因此心中也时常苦恼。他得知怀孕的卡秋莎被他的姑妈从家里赶出来,感到十分难受。在法庭偶遇卡秋莎之后,聂赫留朵夫在内心展开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斗争。最终他鼓起勇气去监狱探望卡秋莎,从此走上精神复活之路。玛丝洛娃恨聂赫留朵夫毁了她的生活,但发现他确有真诚的悔改之意,还是从心底里饶恕了他,并为聂赫留朵夫日后的生活着想,拒绝了他的求婚,并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松的求婚,和丈夫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刑。
开始阅读《心是孤独的猎手》是麦卡勒斯23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,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。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哑巴,辛格。在他相依为命的好朋友安东尼帕罗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后,辛格开始了一个人孤独的旅程。他过分的沉默疏离却让他在人们眼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睿智的色彩。对音乐有着极大热情的少女米可,整日研究着要传播真相引导变革的酒鬼杰克,试图唤醒同胞自我意识的黑人医生,终日躲在收银台后观察顾客的咖啡馆老板比弗等,在人们内心,辛格“被”化身成为自己打造的“上帝”。人们试图向辛格倾诉内心,但辛格根本无法理解他们,转而把全部的感情筹码压在了安东尼帕罗斯身上。直到他深爱的安东尼帕罗斯去世,他也终于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。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故事。麦卡勒斯以她独特的手法写沉闷的美国南方小镇,写八月漫长沉闷的下午,写徘徊在午夜咖啡馆的人们,写那些被否定、被遗忘、被虐待和被压迫的人事物。
开始阅读《生活在别处》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。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,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,具有“发展小说”的许多特点。就其题材而言,表现一个艺术家(或知识分子)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,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。在这部作品中,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。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,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。用作者自己的话说,这部小说是“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。”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,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《抒情时代》。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,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,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。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,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。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。他的童年、少年和青年时代,他怎样读书,怎样恋爱,以及怎样做梦等等。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,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,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。有如激情的涧水,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,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。换句话说,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。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,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:时间与空间交织(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),现实与梦幻交织(第二章《泽维尔》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),情节的跳宏,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,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,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。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,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。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,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。
开始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