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厢记》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《西厢记诸宫调》。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以《西厢记诸宫调》为基础,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,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。这主要表现在: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,使结构更加完整,情节更加集中;另一方面,也是更重要的,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——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、坚决反对崔、张的自由结合、维持“相国家谱”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,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,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。这样,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,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、人物形象更为鲜明。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,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。
开始阅读《三侠五义》续书亦层出不穷,多至二十四集,其中成就较高者是《忠烈小五义传》和《续小五义》两种。《忠烈小五义传》,简称《小五义》,凡一百二十四回,不署撰人。首刊于光绪十六年庚寅(1890)五月,卷首有文光楼主人序、庆森序及风迷道人"小五义辨"、知非子跋。文光楼主人序称此书为石玉昆"原稿",谭正璧《论小五义》,则认为"原稿的述作者固是石玉昆,但刊刻本,已经过别人的重编或修订"。或以为本书与《续小五义》,实由"一位曾在王府说书的艺人所创"。作品所写故事,自白玉堂夜盗盟单始,至众侠客打入冲霄楼、被困铜网阵止。前四十回内容,与《三侠五义》后二十回相仿,细节略有不同;后四十一回后,重点转入对小五义故事的描写。述说他们各自投奔颜按院,一路除暴扶弱,先后相遇,结为兄弟,最后聚集襄阳,与老一辈义侠一起,去破铜网阵。小说结尾,预告了《续小五义》中的一系列"大节目"。
开始阅读